第(2/3)页 一路上,林朝每到一处,都会拿出小册子在上面写写画画,一直到蓟县,这一行为才算彻底结束。 素来沉默寡言的高顺,却对林监军这一行为有些好奇。但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职责,知道这不是自己该问的东西。 倒是林朝, 在看出了高顺的疑惑后,主动将手中的小册子递到了他的面前。 一看之下,高顺顿时为之震撼! 因为小册子上记载的,并不是什么机密事项,而是这一路上每个县的民生情况。林朝事无巨细,大略将其分为三等,即吃不上,能吃饱,能穿暖。 这些朴实无华的字眼,却阐明了林朝以后对此地的执政方针。 “监军,这上面所载……末将不懂。” 既然是林朝主动让他观看,高顺认为自己可以发出疑问。 闻言,林朝笑道:“公义,你以为玄德公志向为何?” “这……”高顺皱眉道,“末将不敢妄议。” “你不敢说,那某便替你说了吧。”林朝继续笑道,“玄德公志在天下,志在匡扶大汉,志在开出一个太平盛世。所以,无论冀州幽州,咱们以后都会拿下来的。” 听到这里,高顺点了点头。关于这点,他倒是深信不疑。 林朝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,继续开口道:“打天下易,治天下难。今后咱们如果拿下了这些地方,当如何治理?一视同仁,还是区别对待?” 谷腓 “末将以为,当一视同仁!” 高顺抱拳道,掷地有声。 徐州新政贯彻的就是这個态度,林朝也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,所以高顺的回答没有半分犹豫。 只可惜,林朝却摇了摇头。 “若依公义此言,恐不出一月,民变又起。” 这下高顺更加疑惑了,急忙皱眉道:“监军,末将不明白,一视同仁难道不好?” “好,一视同仁当然好,只是不切实际。”林朝笑道,“兹好比公义你为一郡太守,恰逢今年旱灾将至,若不修渠灌溉,粮食将颗粒无收,你当如何处置?” “监军您方才不是说了吗,末将自当亲自带人修渠以灌溉田地。” “那某再来问你,带人修渠,必然要征发徭役。倘若你治下有五县,徭役又需五千人,你当如何征发?” “自然是每县出一千青壮。” 闻言,林朝摇了摇头,嘴角露出一丝异样的笑容。 见到林朝脸上的笑容,高顺本能觉得哪里不对,却又说不上来。 林朝解答道:“一视同仁固然好,但必须建立在每个县的人口青壮都差不多的水平上。诸如有些县,或遇灾、或遭战乱,县中人口可能只有万人不到,你将此县与其他县征发徭役者同等数目,百姓如何肯依?” “这……” 这个着实涉及到了高顺的知识盲区。 他本能认为一视同仁是对的,但林朝所说的问题,他又无法用一视同仁来解决。 第(2/3)页